苏州博物馆:苏州历史陈列(下)

2023-07-22 475 0

第三部分 往事千年,人间天堂

宋开宝八年(975),吴越王钱弘俶(chù)改中吴军为平江军,属江南道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吴越纳土归宋,复置苏州,属两浙路。吴越国时期,修筑砖城,城内河街相依,水陆并行,坊巷格局影响至今。范仲淹任郡守,创建府学,号称”东南学宫之首”,自此苏州文教昌盛,群英荟萃,俊彦辈出。苏舜钦隐居吴门,引水建亭,私家园林由此肇端。政和三年(1113),苏州改称平江府。承平既久,市井繁华,百工兴盛,物阜民丰,美其名曰:人间天堂。范成大《吴郡志》载”天上天堂,地下苏杭”。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之语。元初改置平江路,属江淮行省。元末张士诚据苏州,与民休息,立碑纪功,未几虽败,而人怀其德。

九狮础(元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)

水韵江南:

“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。古宫闲地少,水港小桥多。夜市卖菱藕,春船载绮罗。遥知未眠月,乡思在渔歌。”唐代诗人杜荀鹤用他的诗描绘了苏州江南水乡的美景。宋元时期,平江设府,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,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的交融发展充分体现,纵横交错,蜿蜒曲折的水巷将其柔美融入苏州的血脉,滋养出苏州淡雅、温婉的独特气质。

玉佩组饰(元 苏州市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)

3号:刺绣双龙残片(元 苏州市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)

苏州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,龙的造型简洁,均为五爪,龙与龙之间相隔两朵卷草纹。刺绣以四经绞罗为地,采用平绣,用丝绒以平直针、接针等绣成。

4号:织锦团鞋(元 苏州市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)

象牙哀册(元 苏州市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)

出土时置于墓主头前棺椁之间。由40条象牙组成,分上下10层叠放,4条为一版。每版字数不等,自左至右直行读。内携册文皆阴文正楷,尚有填金痕迹,字迹多为石灰质漫漶。上下边有穿孔,四周有边框,细刻龙凤图案,左右刻双龙相对,中有一珠,作夺珠状,上刻凤凰云龙。首末两版正面凸雕龙凤图案,凤在上,龙在下。

青瓷莲瓣纹盏托(五代 苏州市娄葑新升大队出土)

玉獾(宋)

色白微黄,有棕色玉隔,并带有棕黑色沁。琢大小两獾,大獾张口露齿,双耳下垂,两目瞪视,向右回首,爪前后交叉,腿双屈而伏地,尾向左前盘曲,尾根处钻出小獾头,小獾向右前弯曲伏于大獾右臀上。

7号:青瓷柳斗碗(五代 苏州市娄葑新升大队出土)

8号:玉龙环(宋)

玉龙纽花押印(宋 吴季群先生捐赠)

白玉质,质地细密,玉色白中闪黑,较为通透。印面呈长方形,琢朱色剔地阳文花押。印纽为四足卧龙,双前足抱一宝珠,龙身穿三孔, 采用了透雕、镂雕等技法琢成。“花押”又称“押字”或“签押”,流行于宋金元时期,是古人依照各自喜好、品味和需求设计的一类代表个人信用的标志,且常寄托不同的吉祥寓意,为各阶层人士所普遍采用。

青瓷刻花高足杯(宋)

圆唇,直腹,下腹弧收,喇叭形高足。腹部印花草纹,足腹交界处饰仰莲纹。釉色青黄。此器造型规矩,线条简洁流畅,釉层薄厚均匀,实为罕见的越窑精品。

“临安府行用”钱牌(南宋 苏州市茶花大队宋墓出土)

钱牌又称“牌贴”,俗称“牌”“大牌”。铜质,上圆下方,上端中间穿孔,钱文真书,面文为“临安府行用”,背文为“准叁伯文省”。“准”即“平”“当”,“省”指“省伯”,当时七十七钱作百钱,甚至五十钱作百钱,称“陌钱”或“短陌”。此钱牌为南宋理宗景定年间(1260—1264)铸行。

钧窑月白釉钵(宋)

敛口,弧腹,矮圈足。通体施月白釉,釉质凝厚滋润,清淡雅致。外施釉不及底,凝聚处如泪痕。足部露胎,胎色黄褐。口沿下流釉,釉薄呈黄褐色。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。钧釉种类繁多,其主要釉色有月白、玫瑰紫。海棠红、天蓝、天青等色之分。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浊釉,较淡的称天青,较深的称天蓝,此器比天青更淡,故称月白,具有荧光般的幽幽光泽。

青瓷莲花托盏(五代)

青瓷刻花盒(宋 苏州市青旸场吴家浜出土)

扁圆形,子母口,浅直腹,圈足。器盖上饰弦纹,其内刻一组缠枝花卉纹。釉色青中泛绿,釉面莹润。此盒纹饰精致典雅,做工规整,为越窑器中难得的珍品。

青瓷莲纹盖罐(北宋 苏州市胡献卿墓出土)

青瓷三足炉(宋)

苏州娄葑新苏大队开河工地采集,直口,方唇,深直腹,设三足。外壁施豆青釉,釉不及底,内壁近口处施釉。

定窑白釉划花枕

腰圆形,枕面呈圆弧形,前低后高。通体施白釉,釉层均匀。枕面外周以弧线勾勒数周,枕面中心划海水纹,海水波涛汹涌,刀法细腻,线条流畅,形象生动。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,是继邢窑之后著名的白瓷窑场,窑址在今河北曲阳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、西燕川村一带,这里唐宋属定州,故名。在五大名窑之中,定窑产品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,主要装饰手法有印花、刻花、划花和剔花。

陶枇杷供器(元 苏州市三元新村元墓出土)

泥质灰陶,此器共有枇杷果实六十八颗,粒粒饱满,大如真果,并有十余瓣枝叶缠绕其间,错落有致。枝叶果实堆塑成山状供器,寓意“枝繁叶茂”“子孙满堂”。

钧窑鼓钉三足洗(宋 庞增和先生捐赠)

此洗大口,平沿,弧腹,下附三如意形扁足。外口沿及下腹部饰鼓钉纹及弦纹,口沿处鼓钉22枚,下腹部鼓钉18枚。此器形制规整端庄,纹样简练古朴。器内外施蓝色乳浊釉,发色较淡呈天青色,聚釉处更淡呈月白色,器内釉面有北宋钧窑釉特有的“蚯蚓走泥纹”,外底刷酱釉,附一周22个支钉痕,并刻有“一”字,是同类产品中最大型号标记。

黄褐釉兔俑、熊俑(宋)

陶质模具(宋 苏州市大石头巷坊市遗址出土)

此组陶模具有人像、动物、花卉、山水、建筑、佛教图案等,特别是幼童戏球中的幼童,形象酷似苏州双塔罗汉院宋代石柱上雕刻的儿童像。

褐釉坐相执鼓女(宋)

彩绘陶鲤鱼(宋)

青瓷叠花象壶(宋)

韩瓶(南宋)

影青莲蓬形洗(宋 苏州市道前街工地出土)

影青带盖小罐(南宋 苏州市同里叶奘墓出土)

白瓷八角形小盅(南宋 苏州市同里叶奘墓出土)

铜镜(元 苏州市茶花大队元墓出土)

银质镀金镂花锁(宋 苏州市云岩寺塔出土)

小木塔(宋 苏州市瑞光寺塔出土)

陶供养人像(元 太仓市樊村泾遗址出土 太仓博物馆藏)

漫画展示

陶供养人像

青釉双耳衔环瓶

青釉鼓钉纹三足敛口炉

白釉点褐彩堆塑螭龙纹转柄高足杯

青釉刻缠枝牡丹纹瓶(元 太仓市樊村泾遗址出土 太仓博物馆藏)

青釉刻缠枝牡丹纹荷叶盖罐(元 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 太仓博物馆藏)

“范仲淹印”玉龟纽印

吴郡图经续记(北宋 朱长文)

吴郡志(南宋 范成大)

玉帽顶(元)

玉带钩(元)

铜十一面观音立像(宋 苏州市云岩寺塔出土)

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,高23.5厘米,观音像立于束腰莲花台上,一脚向侧前略伸,身穿天衣,一条飘带轻轻搭在右手上,左手持一宝瓶。全身佩有璎珞、耳瑄、颈饰、胸饰、臂钏(chuàn)、腕钏(chuàn)等装饰,一条珠链从项颈处垂至足背。身式略呈“S”形,姿态优美。身后有插背光的小孔,但在出土时已不见其背光。

宋太师中书令魏国文正公像

府学除开:

苏州府学为范仲淹亲手所创,是宋代出现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地方官办学府,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声誉卓著,号称“东南学宫之首”。由于范仲淹所创府学独特而有效的教育方法,自宋以后,苏州文运昌盛、人才辈出。

范忠宣公集(北宋 范纯仁)

彩绘陶朱雀(宋)

彩绘陶玄武(宋)

人头兽身木俑(宋 苏州市青旸地吴家浜出土)

银狮子(北宋 苏州市瑞光寺塔出土)

“四神”木俑(北宋 江阴市孙四娘子墓出土)

石佛龛(北宋 苏州市云岩寺塔出土)

唐延庆天圣三年石造像(北宋 苏州市瑞光寺塔出土)

一九六四年发现于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塔心西面佛龛上部。石质,有背光,须弥座,上承坐佛一尊。背有墨书四行:“弟子唐延庆与家眷口口口一尊入。瑞光塔院第三层塔内。天圣三年口口一日。”

馆外的考斯特

第四部分 繁华都会、世间乐土

明清两代,苏州以一府而成四方辐辏之区,所谓“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”也。明初废平江,改设苏州府,下领七县,施政严酷。中期以后,工商复兴,市镇繁荣,资本主义渐现萌芽。士民生活,优裕精雅,号为明式,推为典范。文学艺术,硕果累累,吴门一派,异军突起。高启、沈周、文徵明、唐寅、祝允明、文彭等,名士风流,冠绝一时。明末复社,继东林党后,大会于虎丘,讲求经国济世之道,惜无补于事。清政沿袭明制,康乾盛世,姑苏繁华,苏作工巧,独领风骚,梨园优孟,粉墨登场。鸦片战争爆发,列强环伺中华,苏州因之开埠。三吴志士仁人,登狮山,招国魂,结南社,倡言革命。辛亥以后,走向共和。

进出城门水关、旱关对牌(清)

苏州府志(明 洪武)

府志五十卷,图一卷。清抄本,线装,以素纸抄写,半叶十三行,行二十四字,无阑格。卢熊所辑《苏州府志》,自洪武十二年(1379)刊刻后,未再版行,传本稀少。仅知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傅增湘旧藏刻本,南京图书馆有顾氏过云楼旧藏刻本,台湾藏有旧抄本。此本为近代版本目录学家莫棠加藏之物,后归刘氏嘉业堂,最后为现代著名文献学家王大隆(1901—1966)所得。卷首有1957年9月29日王氏题记。书中有“莫棠”“独山莫氏藏书”“铜井山庐藏书”“独山莫氏铜井寄庐书记”“吴兴刘氏嘉业堂书记”“欣夫”“王欣夫藏书印”等印。

四出头官帽椅(明)

竹根雕太少狮(清)

半城园亭:

“江南园林甲天下,苏州园林甲江南”。得天独厚得自然条件,悠久丰厚的文化积淀,苏州园林建造艺术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,明中叶至清中期进入全盛期,苏州遂有“城里半园亭”之称。

沧浪亭图卷(清 王学浩)

浅绛彩方形四足山水水仙盆(清)

临文徵明拙政园图册(现代 张晋)

霁蓝釉描金腰圆花盆(清 道光)

盆呈腰圆状,口沿外翻,弧腹内收,下附如意形四足。胎质致密。通体施霁蓝釉,以金彩绘缠枝花卉纹,口沿饰回纹,圈足处绘圆点纹。整器造型规整,釉色高雅,施釉均匀,金彩绘画精细。

德化窑白瓷凸花高足簋(明)

青花瓷台面红木小方桌(清 乾隆)

博物馆西馆的连廊格局

漫画中的苏州

青花缠枝花卉纹象耳盘口瓶(清 雍正)

粉青釉石榴尊(清 雍正)

五瓣石榴形,花瓣形唇口外翻,短束颈,腹部浑圆,平底。底部有青花“大清雍正年制”六字三行篆书款。通体施粉青釉,釉色滋润柔和,匀净淡雅,釉面质感强烈,光洁明亮。整器造型端庄,线条饱满流畅,古朴典雅,为不可多得的佳品。

甜白釉绶带耳葫芦扁瓶

细长葫芦形口,扁圆腹,底足较小,颈腹间附有对称弧形绶带耳,胎质洁白。通体内外施透明釉,釉面肥厚莹润,釉聚厚处闪烁灰青色光泽,如同青、灰、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虾青色,甚为奇特。腹部上下衔接痕迹明显。甜白饰明永乐朝景德镇官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,胎薄釉莹,有甜净之意,故称“甜白”。“甜白”也称“填白”,是指在此白瓷上,可填彩绘,以薄胎有暗花者为上品。明宣德、成化、弘治、正德及嘉靖、万历时都曾烧制相类的白瓷,但均无法与永乐甜白媲美。

釉里红摇铃尊(清 康熙)

美人霁镗锣洗(清 康熙)

青花缠枝花卉纹豆(明 宣德)

该器内底双圈内绘折枝花卉一枝,外壁口沿处两周弦纹间饰一周斜格纹;腹部两周弦纹间上绘一周缠枝花卉纹,并有“大明宣德年制”六字楷书横款,下为一周仰莲瓣;足部两周双弦纹下绘一周覆莲瓣,足沿饰一周连珠纹。原器有盖,已佚。

釉里红海水龙纹观音瓶(清 雍正)

鱼子绿橄榄尊(清 康熙)

桔红釉坛(清 雍正)

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(清)

粉彩绿里花形杯(清)

工商重镇:

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清廷宣布开海禁。此后百年间,苏州内外通商走向历史上的鼎盛阶段。近郊浒墅关为“十四省货物辐辏之所,商船往来,日以千计”。阊门南濠一带,“南北舟车、外洋商贩,莫不毕集”。人称“凡四方难得之货,靡所不有 ... ... 天下财货莫不盛于苏州”。各省群邑商贾竞相在苏城设置会馆、公所,苏州成为全国称著的内外贸易转口中心。

红缨帽子(清)

7号:霁红釉马上杯(清 雍正)

6号:郎窑红釉梅瓶(清 康熙)

粉彩斋戒牌(清 乾隆)

5号:“汲古得修绠”独角兽纽田黄石印(明)

田黄石质,独角兽形纽,兽作卧伏状,瞠目呲口,扭身回望,动感强烈。印文为朱文篆体“汲古得修绠”五字。唐韩愈诗:“汲古得修绠。”《说苑》:“管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。”绠,井索也。修绠,即长索。意义是,钻研古人学说,必须有恒心,下功夫找到一根线索,才能学到手,与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样。

6号:“护封”狮纽田黄石印(明)

田黄石质,狮纽。印文为白文篆体“护封”二字,外有阴线边栏。护封印多用在信札的封口处,以防他人打开偷窥信的内容。

雕瓷象牙色人物笔筒(清 道光)

直口,筒形腹,底内凹呈浅圈足,器壁厚重,故口沿及足端面均较宽。通体八仙观太极图剔划而成,人物均凸出器表,且有前后深浅之变化。八仙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,衣纹皱褶飘逸自如,充分体现了制瓷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。器底有“陈国治作”阴文楷书刻款,旁并有“觉园珍玩。道光丁未,岭海冯子良志”墨铭。胎色洁白,胎质细腻、坚硬。通体黄釉,先施于高温烧成的涩胎上,再以低温二次烧成。釉色娇柔淡雅,釉面洁净,似象牙色。

杏黄地四合如意纹缎(清)

玉蚕(清 苏州市上方山出土)

题材为桑叶上卧蚕一对,桑叶玉质晶莹剔透,以玉皮色饰卧蚕,栩栩如生。此器玉质莹润,油脂感强,凸显卧蚕之丰腴韵味。

博物馆一角

家国在心:

明清时期,苏州社会阶层不断分化,西方的新思潮给世人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洗礼。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著书立说或者建党结社,以求经邦济世,探索强国富民之路。

先大儒亭林公遗像

日知录(清 顾炎武)

书法(清 程德全 原清朝奉天巡抚、江苏巡抚)

南社有声:

二十世纪初,苏州人民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,反抗斗争连绵不断,中国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诞生后,以诗歌为号,为辛亥革命呐喊。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,随着上海、浙江独立,苏州大中学校学生纷纷响应。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士绅劝说下,以“兴汉安民”为号召,挑落衙署瓦片,正式宣布独立,苏州和平光复,进入历史新阶段。

太平天国上下忙执照(清)

行草诗扇面(近代 朱粱任)

金币(清 光绪)

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户部天津造币厂试铸金币之一。正面中央铸“大清金币”四字,外环珠圈,上缘铸纪年文字“光绪丁未年造”,下缘铸纪值文字“库平一两”,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。背面为盘龙云纹图案,铸数极少,未公开发行。

姑苏文盛:

作为江南中心城市,明清时期的苏州文化昌盛,人才济济,在文化教育、科技学术、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,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。

王鏊父诰命 卷(明)

申氏家谱(清)

旧戏券(清)

象牙画彩篦梳(清 亢伯良先生捐赠)

一套10件,梳篦,理发的用具,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。齿稀者称“梳”,齿密者称“篦”。

泥塑昆剧(清)

藤编提篮(清)

广窑褐彩魁星像(明)

胎质坚致,色白微灰,通体施釉,但不到底,釉为乳浊釉,聚厚处呈乳白色,薄处呈透明色,在人物的发髻、眉毛、眼睛、项圈、手镯、脚镯、衣褶边缘及帛带处着褐彩。魁星头束左右髻,大耳,浓眉,凸眼,颈戴项圈,手脚戴镯,裸身,凸肚,肩搭披帛,腰系短绔,头向右侧,身向右倾。左手拿方斗,右手持毛笔,放于口中,作润笔之状,左裸腿向内,前脚上翘,脚心向上支托方斗,右裸脚向下,踩于鳌头之上,周围附水草纹。魁星左旁塑有一个裸身小鬼,身系短绔,左腿下跪,右腿支撑,并用头、手支托起魁星右脚背。整个塑像形态真实,生动地描绘了“鬼举足而起其斗”之魁星状。

楷书九成宫 金面扇页(清 缪彤)

楷书灵飞经 金面扇页(清 彭启丰)

7号:竹刻笔架(清)

8号:银套乌龙水笔(清)

“进士”牌匾(清 光绪)

江南戽(hù)水图轴(明 唐寅(款)绢本 设色)

溪山煮茗图轴(明 文伯仁)

秋山翠霭图轴(清 金新兰)

结束语:

一万年前,苏州从远古蒙昧中醒来。她风雨兼程,步履豪迈,走过茹毛饮血的石器时代,走过金戈铁马的春秋战国,见证了秦汉隋唐的天下统一,见证了宋元明清的锦绣繁华,饱经沧桑,历久而弥新,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崭新的伟大时代。

苏州如诗,是枫桥夜泊船,凌波过横塘;苏州如画,是姑苏台上月,人尽似神仙。且把吴钩看了,转瞬已是千年,但见水袖蹁跹,牙板轻拍,吴歈雅绝。天地悠悠,湖山点点,有一座城是苏州,是江南,既纯粹,又斑斓。烟波浩渺的太湖,是她的胸怀;奔流不息的长江,是她的血脉;山清水秀的江南,是她的舞台。立足中国,放眼世界,既古典,又现代,生机勃勃,方兴未艾。

一万年的回眸,一万年的等待,一万年的苏州,继往开来。

相关文章

丽江记,束河古镇(下)
丽江记,束河古镇(上)
体验记,宜必思丽江七星街店
丽江记,古城夜色
回丽江,吉祥航空HO1071公务舱记
香格里拉,噶丹 · 松赞林寺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