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暖花鸟图(罗尗子,湖南新化古梅人,别名崇艺,范球。1948年杭州国立艺专国画系毕业,先后任教于华东艺专、南京艺术学院。著名中国美术史论家,书画篆刻家。擅长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。)
黄山雪峦图(张文俊,现代画家,别名耀震,山东临沂人。)
湘君涉江图(傅抱石)
屈子行吟图(傅抱石)
吴为山,我国著名的雕塑家,是当代走向世界,赢得国际声誉的杰出艺术家。他的成功有着激励同人、鼓舞时代的意义。其在艺术上拥有优异的禀赋,并对人类传统文化怀有真挚的感情。他始终充满活力、激情与理想,苦心孤诣地锤炼艺术,首次提出中国现代“写意雕塑”的文化理念并探索与实践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他塑造出一大批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为主体的肖像力作,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与人性的光辉。他的作品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艺术创造的美与其力量与价值。
民族脊梁 —— 鲁迅(青铜,2006年)
哲学家梁漱溟(青铜,2006年)
梁漱溟(1893年10月18日—1988年6月23日),蒙古族,原名焕鼎,字寿铭,曾用笔名寿名、瘦民、漱溟,后以漱溟行世。原籍广西桂林,生于北京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、爱国人士,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”之称。
1906至1911年在顺天中学堂读书,曾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,主讲印度哲学。1924年后,辗转山东、广东、河南办学。1931年,在山东邹平创办乡村建设研究院,试图以此推动民族自救。抗战时期,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,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,参与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任中央常务委员。建国后,历任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委。1988年6月23日,梁漱溟先生在北京逝世,享年95岁。
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,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,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。一生著述颇丰,主要著作有《印度哲学概论》《东西文化及其哲学》《漱溟卅文集》《漱溟最近文录》《中国文化要义》《人心与人生》等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郑和(航海家)(青铜,2012年)
中国古代勇士造像(青铜,2006年)
阿炳(民间音乐家)(青铜,2006年)
华彦钧(1893年8月17日—1950年12月4日),艺名阿炳,出生于无锡市,民间音乐家,正一派道士。
1893年8月17日,华彦钧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“一和山房”,一岁丧母。1901年,8岁时从无锡乡下回到父亲身边,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拉琴操鼓。1912年,正式参加道教音乐演奏,因长相俊俏,琴术高超,被无锡人称作“小天师”。20世纪20年代,因人引诱,吃上了鸦片。加上宿娼染疾,华彦钧数年间双目先后失明,无法再做道士。为了谋生,他以“瞎子阿炳”的名号开始了卖艺生涯。1933年,创作并开始演奏二胡独奏曲《二泉映月》。1938年,日军侵占无锡后,阿炳赴上海避难,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,弹奏三弦。1939年重返锡城,再操旧业。1947年,原住房被收回,临时租住在盛岸里,曾到惠山卖艺 。1948年,被送入“戒毒所”,释放后彻底停止卖艺。1950年暑期,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杨荫浏教授赴无锡,用进口携带式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制了3首二胡曲与3首琵琶曲。同年12月,阿炳病逝,终年57岁。
华彦钧虽然只给后人留下了6道器乐曲,但这些作品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良传统。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民族器乐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地位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文化昆仑 —— 钱钟书(青铜,2007年)
钱锺书(1910年11月21日—1998年12月19日),原名仰先,字哲良,后改名锺书,字默存,号槐聚,笔名中书君。江苏无锡人。中国现代学者、作家,被誉为“博学鸿儒”“文化昆仑”,与饶宗颐并称“南饶北钱”。
民国十八年(1929年),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。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毕业,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与杨绛结婚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,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学位。民国三十年(1941年),写成《谈艺录》和《写在人生边上》。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,出版长篇小说《围城》。1953年,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1958年,出版《宋诗选注》。1976年,参与翻译的《毛泽东诗词》英译本出版。1979年,出版《管锥编》。历任西南联合大学、上海暨南大学教授,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,清华大学教授,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、特邀顾问。1988年、1993年当选第七届、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。1998年12月,因病在北京逝世。
钱锺书学贯中西,对中国的史学、哲学、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,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、哲学、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,并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,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,创立了打通、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,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。他的《管锥编》《谈艺录》《宋诗选注》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,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蒋兆和(画家)(青铜,2011年)
蒋兆和(1904年5月9日—1986年4月15日),四川泸州人。中国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代表作有《流民图》《曹操》《苏东坡》《文天祥》《李清照》《杜甫行吟图》等。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、三届理事、为第四届顾问、中国文联委员、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、第三、四、五、六届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。
儿时在泸州随父读书习字学画。1920年,蒋兆和至上海,曾画广告,从事服装设计,并自学西画。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,为图案系教员。1930年至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。1937年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、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。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。蒋兆和在从教的50年间,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,被称为“徐蒋体系”。1986年4月15日,蒋兆和去世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逗你玩 —— 马三立(青铜,2006年)
吴健雄(物理学家)(汉白玉,2002年)
吴健雄(1912年5月31日—1997年2月16日),女,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浏河镇(一说出生于中国上海市),原籍江苏太仓,美籍华人,物理学家,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,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,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院士。
吴健雄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;1936年赴美国留学;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;1942年夏任教于美国史密斯学院;1944年3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原子弹研究重点实验室,参加了美国“曼哈顿计划”;195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、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院士;197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;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;1997年2月16日在美国纽约逝世,享年85岁。吴健雄长期从事实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胡小石(1888~1962)
胡小石(1888年—1962年3月16日),名光炜,字小石,号倩尹,又号夏庐,斋名愿夏庐,晚年别号子夏、沙公,出生于江苏南京,祖籍浙江嘉兴,文字学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、书法家、艺术家、国学大师。于古文字、声韵、训诂、群经、史籍、诸子百家、佛典、道藏、金石、书画之学,以至辞赋、诗歌、词曲、小说、戏剧,无所不通,尤以古文字学、书学、楚辞、杜诗、文学史最为精到。曾任金陵大学教授,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、文学院院长,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,文学院院长,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,与陈中凡、汪辟疆并称南大中文系“三老”。1962年3月16日晨病逝于江苏省工人医院,享年74岁。有遗言,藏书赠南京大学图书馆,所藏文物捐赠南京博物院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社会学家费孝通(青铜,2006年)
费孝通(1910年11月2日-2005年4月24日),江苏吴江(今苏州吴江区)人。当代著名社会学家、人类学家、民族学家、社会活动家,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,第七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,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。
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,1938年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,1945年加入民盟,1982年被选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士,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。
费孝通从事社会学、人类学研究,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。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《江村经济》,该书被誉为“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”,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。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、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,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,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。同时,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,提出并阐述了“文化自觉”的重大命题,并出版有《行行重行行》《学术自述与反思》《从实求知录》等著作,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。
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,费孝通在北京逝世,享年95岁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艺术哲学家熊秉明(青铜,2006年)
熊秉明(1922年--2002年),云南人,生于南京,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、哲学家,中国数学家熊庆来之子。熊秉明集哲学、文学、绘画、雕塑、书法之修养于一身,旅居法国50年,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,都贯穿东西,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。他对张旭草书有精深研究,也对当代书法发展给予关注,提出“当代书法要从碑帖结合上找出路,狂草就应该像李志敏先生这样写,引碑入草价值不容低估”,受到艺术理论界重视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吴作人(画家)(青铜,1992年)
吴作人(1908年10月3日-1997年4月9日),出生于江苏苏州,祖籍安徽泾县。中国当代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出版有《吴作人画集》《吴作人速写集》《吴作人的艺术》等著作。其主要绘画作品有《出窑》《玄武湖上的风云》《播种者》《纤夫》《老农》《擦灯罩者》《嘉陵江石门》《沙坪坝旧居》《空袭下的母亲》《不可毁灭的生命》《皇帝战蚩尤》《搜索》《戈壁神水》《祭青海》《兰州郊外》《高原傍晚》《负水女》等。
吴作人于1927年入读上海艺术大学绘画系;1928年转入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;1930年5月,赴法国卢弗尔学校进修素描。9月,考入巴黎美术学院西蒙教授工作室;1935年,返回中国,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,另创作油画《华佗》;1937年,作品《出窑》《玄武湖上的风云》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,另当选为中国美术会理事,10月,随中央大学于内迁到了四川重庆;1941年,作品《空袭下的母亲》《不可毁灭的生命》《皇帝战蚩尤》《搜索》等油画参加全国第三届美术展览;1946年5月,在上海举办“吴作人边疆旅行画展”,8月,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、油画系教授;1958年,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;1979年,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;1983年,创作中国画作品《立鹰》,3月,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代主席;199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参事委员会副主任;1996年获聘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;1997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9岁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老子出关(青铜,2012年)
李可染(画家)(青铜,2010年)
李可染(1907年3月26日—1989年12月5日),原名李永顺,江苏徐州人,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,齐白石弟子。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,13岁时学画山水。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49岁为变革山水画,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。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画研究院院长。晚年用笔趋于老辣。擅长画山水、人物,尤其擅长画牛。
代表画作有《漓江胜景图》《万山红遍》《井冈山》等。代表画集有《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》《李可染中国画集》《李可染画牛》等。【来源 百度百科】
名家评论:
吴为山的雕塑作品蕴含的不仅是一个国家,更是全人类的灵魂。——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
吴先生通过塑造儿童,发现并升华了童性,体现了人类对童年的真实情感。吴为山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走出来的。—— 荷兰女王 贝娅特丽克丝